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:回首頁

:::

人類之貴──孝順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08-09-10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480
排版用 排版用 排版用
排版用
人類之貴──孝順 15工 柯○政
人在世間上恆常在尋得別人的認同,不論在情感上或是物質滿足,都有相當程度的依存,然而努力去找尋而覺得疲累時,人最終會回過頭踏上返家的路,因為家中有最簡單的答案──父母。
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情感最純粹的呈現,無須找尋,無須較計,只要一旦確認連結,就無法割捨離斷,在愛的包覆中只有無私的付出直到滿溢。
台灣俗語說道:「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恩。」我們只知接受父母無私無悔的付出,但很少去回饋,其實在形式上的愛是大於物質付出的,「孝順」就是這樣的道理,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沒有投資報酬,子女的一聲問候就是孝順的呈現,父母需求的動力。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博大,古人教導傳承的更注重「孝順」的重要,百善孝為先,《孝經》有云:「孝,德之本也。」然而隨著世代更迭,科技文明的飛速陳新,物資慾望刷淡了道德觀念的傳接,自私功利取代了價值倫理的教育,倘若人不懂得拾回孝道之理,那麼人類所自我構築的世界,終有一天離散崩解。
證嚴上人曾在靜思開示:「孝順不是在物質上滿足父母,而是讓父母心靈獲得滿足。上人還進一步闡明,只要子女能端正做事,處事正道,那麼父母就可以感受到子女的孝道了。牽髮動身,一處微小的齒輪轉動,龐大的機器也就運作起來了。
 
或許真的因為時代變遷的洗禮,進而影響世人的倫理道德觀念,但是人性長存之所以珍貴,當人們失去至親至愛時,又喚發身心本有的良知,悲傷感嘆: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。」更有自責話語:「在生一粒豆,卡贏死後拜豬頭。」由此可見人的內心中孝順之心尚留存,只是未及早體認「孝」的本質。
排版用 排版用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