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:回首頁

:::

肯定自我,實現理想(2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08-09-10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332
排版用 排版用 排版用
排版用
 
肯定自我,實現理想 20工沈○竑
 
《失樂園》作者密爾頓曾說:「自我是一種態度、一種涵養、一種境界;理想則是藝術修習、處世經驗、待人的胸懷。」肯定自我與實現理想之間,實則為一種共同共榮的相同性情空間,沒有自我的存在,理想則無發生的實體,有了理想而無自我的實踐,一切只能淪為空談而已。所以,自我與理想,實際上就是一種「態度」的概念。
 
「態度決定一切」是我們所熟知的一個道理,但談到態度,我們又陷入了形而上的迷思。古人云:「風來疏竹,風過而竹不留聲;雁渡寒潭,雁過而潭不留影。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,事過而心隨安。」即是對於態度的最佳寫照,然而卻也不是一成不變、墨守成規。故莊子曰:「伸縮進退變化,聖人之道也。」自古以來,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,光大自己理想的人,都能夠有良好的態度來審時度勢,熟知「當進不進,是自暴自棄;當退而不退,是不知自量」的道理,將自我定位在一個良好的態度為出發點。 
 
然而,反觀當今社會,在科學進步所帶來的「優勝汰劣」的競爭之下,人們把自己的理想寄於奇謀險計,或淪為「自有天安排」的頹廢想法,尤其在資本主義「重利輕義」的價值觀下,社會上笑貧不笑娼、羶腥、暴力等事件層出不窮,使我們的社會向下沈淪,皆因我們沒有良好的態度來定位自我與理想,促使我們在心性上「迷真逐妄」,而作出許多「黑心」的事情,而仍自以為光大「理想」,毫無廉恥的誇耀,毫無道德的出賣,污染自己也污染別人,甚至是污染自己的生存環境,而遭大自然反撲。
因此,培養良好的態度,是我們目前重要的課題,而態度的修習,正是我們常講「情緒智商」〈E‧Q〉的培養,民初大儒梁啟超則明確指出情緒智商的意涵,殊值我們省思與借鑑,以培養良好態度,定位自我,實現理想:
一、	心─即儒家的處世修身哲學「慎獨」,亦是培養正確的心理活力、舒解心理壓力的能力。儒家注疏說:「愼、誠也;獨,捨體」,也就是捨棄外在,而專注修習內心的意念、意志,即「外於物」而「內其心」,一切向已索取,向內索取而達到心安。
二、	志─孟子曰:「人生而有慾」,人沒有慾望就沒有上進心,社會沒有慾望就不會進步,有慾望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如何控制慾望,而控制慾望的能力便是「志」,乃是借大慾望、大理想來擺脫名利心的束縛,而成就社會上的大利益,此為聖人所謂「澄天下之志」。
三、	德─即孔子所言忠、信、篤、敬四字,其在現代意涵上則是國家興亡、匹夫有責的愛國擔當精神,忠孝至上的人倫價值,仁愛信怒的人本主義,規模遠大的人生理想以及淡泊名利的處世哲學。
四、	性─即稟性,為孟子所言「取人為善、與人為善」之道、使自己思想行為合乎天道、順乎人性。做到「盡其所知者,於已,性也;聽其不可其者,於天、命也。」只要努力做了,結果就淡泊處之,也就是知天知命知性。
排版用 排版用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