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:回首頁

:::

道德與法律(2)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08-09-10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215
排版用 排版用 排版用
排版用
 
道德與法律 高中部柯○政
 
萬物的發生都有其原因,一個人的光榮與恥辱也是德性所招致,就像荀子於《勤學》所提:「物類之始,必有其因,肉腐出蟲,魚枯生蟲。」
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,廣博精深,世代炎黃子孫承先啟後,先賢智者的經驗積累,知識傳承,無非是要把良善的觀念,教導後代子民,更端正人之性情,國家社會的根基。於是,不論是儒家各門所闡述的人性善惡之學說,抑或朱子之學的「格物致知」及王陽明的「致良知」都是極力探求人性道德的思考,讓人們懂得以禮治國、以禮待人的重要性,也因有無數古賢聖人的努力,普世價值的道德觀在人們心中建立、深植。 
 
孟子主張「人性本惡」,荀子說人不惡不善就似一張白紙,無論人們對於人性道德是抱持樂觀或悲觀的心態看待,還是持平心之論的角度切入,對於當今目下的國家社會,人心浮盪,治安敗壞,我們都應該誠實去面對它。
 
心理學家,佛洛依德曾說過:「一個再善良得人,他的心仍存在劣根性。」再善良的人如果暴怒也會作出傷人的事,所以可以證明道德並無法預知預防罪惡產生,然而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提到:「犯罪的人,一樣是公民,國家不能放棄他。」
 
美國有一州的重刑監獄,專門收容殺人、強盜等重罪的人犯,但是這所監獄卻可以得到地方社會人民的接受,因為監獄內的人犯固定會為地方服務,整農地、伐樹木等等的勞力工作;而且從不曾發生過越獄脫逃的事件,該監獄典獄長受訪問,曾語重心長的表示:「人犯進到監獄,不管他們知不知錯,首先他們喪失的就是人性中的尊嚴,如果監獄能再一點一滴重建他們的尊嚴,而他們就是一個重新的人了。」這位典獄長的話讓坐在台下的罪犯,個個痛哭流涕,但是他們不是悲傷,而是快樂,因為他們心中看見了對未來的希望。
 
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先生曾說:「犯人是犯罪的人,只要改過了,就是更生人,大家都可以擁抱他。」法律是道德所衍生而成,然而道德不論以前或現在,都有可能隨時滋生,因為這是人的本性,而我們生成為人。
排版用 排版用
回頁首